close

紋山.jpg  

這兩天參加兒文學會辦的【文本與腳本】研討會,聽到幾場非常有趣非常喜歡的內容,來分享一下。(因為沒拍照,所以用《紋山》當開場圖片^^)

第一場:<從史實文本到創作繪本——以《紋山—中橫的故事》為例>;第二場:張嘉驊先生分享討論Shuan Tan<「失物招領」,一個後現代的呼喚—從繪本到動畫>。第三場:黃雅淳老師分享<槍與玫瑰—從幾米現像論文創產業經紀人的價值>。

 

<從史實文本到創作繪本——以《紋山—中橫的故事》為例>/嚴淑女

作者與畫家李如青合作的繪本:《紋山—中橫的故事》;作者訪問當年開墾中橫的榮民伯伯們的辛酸血淚,將兩萬多字的訪談濃縮成兩千五百字的繪本。作者提到這些老伯伯們都是當年從中國撤退到台灣的軍人,他們離鄉背井孤獨地在山中開墾。中橫的地質非常不易開拓,加上常有地震、颱風山崩等,今天跟你一起工作的夥伴,一個坍方,隔天就天人永隔。一百多人用繩子吊在懸崖邊,手工開鑿山壁、將炸藥塞進去引爆。光聽作者敘述她訪問的過程,還有如何將這麼長、這麼複雜的情感轉化成一本繪本;覺得非常的感動,可以感受到作者如何用心地想將這個故事分享給讀者。

這麼棒這麼有意義的作品,屬於台灣土地的故事,一定要買回來。(至少要去圖書館借來讀喔!)

 

<「失物招領」,一個後現代的呼喚—從繪本到動畫>/張嘉驊

《失物招領》裡有許多藝術家作品的影子,包括米羅、達利還有澳洲藝術家Jeffery Smart。張嘉驊先生將繪本裡的畫面與藝術家畫作比較相似處,也分享《失物招領》動畫版本。

非常喜歡Shaun Tan的作品,他的創作並非特別創作給「小孩」,有非常深的文化內涵,無論閱讀幾次都不會膩。《失物招領》裡的「迷失之物」看起來是一「隻」有情感的「物品」,的確像是很憂傷的「物品」。動畫雖然跟繪本有些許的不同,但在細節的經營上更是細膩。(可以去找來看,眞的很棒!)他的《the Arrival》談到移民議題也非常值得研究。

 

 <槍與玫瑰—從幾米現像論文創產業經紀人的價值>/黃雅淳(老師超有精神超可愛的啦!)

經紀人李雨珊(但她並非以「幾米經紀人」自許)如何在藝術與產業間取得平衡?如何用繪本延伸出商業產品但又不失他原本的藝術性?以幾米作品為出發,不將幾米當作明星宣傳。

幾米的作品裡,最喜歡《月亮忘記了》《世界不要為我擔心》,也是我唯一購買的書。我喜歡他文字裡的憂鬱,文字裡的自我嘲諷,畫裡的沉思,但不喜歡商業化的商品。

 

小感想

另外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這次第一次上台分享創作經驗,非常地緊張非常地擔心內容過於膚淺,超級感謝同學們的鼓勵(這次班上有十八個同學都來參加研討會,大家好像上課一樣,一休息就一直聊天聊天聊天)。答應教授分享創作經驗,但當我接到學會電話後就開始焦慮:好像是個很重要的研討會。接者就三心兩意的一直換題目,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分享創作經驗應該是最符合我能力的題目。前面的作者嚴淑女女士分享了她如何創作出《紋山》的過程,從訪談後的兩萬多字,到濃縮程兩千五百字的繪本,歷經四年;這麼棒的分享,當下聽得很感動但也超級緊張,同時覺得自己的內容太簡單了。

上台講的時候太緊張,所以沒辦法好好看著筆記,只能盯著電腦,而且講不到十五分鐘就結束,應該分五分鐘給前面的講者才對^^

20111203_speech01.JPG  (感謝阿木的分享,好害羞喔!)

思考畫圖這件事情,發現自己太在意能不能畫完一本完整的故事,太在意畫出來有沒有人喜歡,結果就是一直在自我否定中「卡卡」度過。再一次看到自己當初創作的源頭,應該好好回到作品本身,拋開外在的因素,純粹的畫出感動。

 最近這兩年陸續都有畫卡片,自己想畫出祝福,想把自己喜歡的也寄給朋友。我想,目前這就是創作的目標。

所以.......再次祝大家聖誕快樂!

2011XMASCARD_web.jpg  

昨天結束後,整個人好輕鬆,壓力全消,晚上喝完藥湯後半小時就睡著了。早上七點半醒來覺得好舒服!雖然夢有點長,但還是覺得好棒喔!(呀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