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討論有關女巫在現代童話裡的幸福結局,想延續有關「女巫」 的主題。這也是一篇報告,既然寫了就丟出來,希望有人可以給我些指教批評。

許多兒童文學的作品中,無論是動畫或小說常常會出現一位影射女巫的角色,如《第十四道門》裡的 「另一位媽媽」利用玩偶想將柯若蘭從第一世界引誘過來;《神隱少女》裡的湯婆婆利用魔法控制湯屋這世界;羅達爾的《瑪蒂達》裡力大無窮的暴力校長;《愛麗絲夢遊仙境》裡壞脾氣紅心皇后;《黑暗元素三部曲》裡的善良女巫,還有奧茲王國裡的奧茲瑪女王與南方女巫葛琳達等。現代童話故事裡,女巫並非像以前古典童話故事那樣的邪惡,反而是站在善與惡之間的灰色地帶。因此想針對現代的兒童文學作品中的女巫做一些分析。選擇的動畫:《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嘰哩咕歷險記》(Kirikou et la sorcière)、《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第十四道門》(Coraline)與《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

女巫形象

《有關女巫》書中提到女巫有萬般面貌,其中包括,女祭司、通靈人士、女先知、巫醫、精靈,其中巫醫又可細分成利用藥草替人醫治的自然療法師,或稱醫女,另一種則是利用儀式或咒語替人驅邪致病的巫醫[1], 這樣的能力卻成了迫害女巫的理由之一,這些女性的治療者對於性知識、還有接生小孩、治療女人不孕或甚至墮胎避孕措施的了解間接造成中世紀教會的權力,「基於同行的妒忌,產婆的角色被說成是一種罪名」[2]。過去社會對女性智者的汙名化,也造成普遍大眾對於「女巫」的偏見,尤其在童話故事裡,好的女巫就被歸為仙女,壞的女巫就變成又醜又老的巫婆。

刻板印象中的女巫,常常又老又醜,單身無家庭,巫婆帽、巫婆鞋、掃帚、水晶球還有一隻黑貓是標準配備。《魔女宅急便》裡提到,黑色是魔女的傳統也是代表顏色;傳說裡女巫多半穿著全身黑色,駕著一把掃帚飛往天際;黑色也代表陰沉幽暗、死亡,但也代表莊重。

以下五部動畫所出現的女巫或魔女角色,除了魔女琪琪保有黑貓與黑色服裝,其餘的女巫似乎都有些不同:

電影名稱

女巫名字

外表特徵與造型

個性

魔女宅急便(1989年)

琪琪

十三歲小女孩,剛踏入魔女之旅,黑色短髮、黑色連身裙。個子嬌小

調皮、迷糊、對魔女探險之旅非常期待、喜歡海、熱心助人;母親也是一位魔女

可琪莉夫人

(琪琪的母親)

優雅

個性溫柔

嘰哩咕歷險記(1998年)

女巫

權威

強勢,心中充滿恨。

神隱少女(2001年)

湯婆婆

身高矮短,鷹勾鼻,鼻上有瘤,穿著華麗裙裝

勢利眼、迷戀金錢與權力,但卻很寵愛巨嬰寶寶。

錢婆婆

湯婆婆雙胞胎姐姐

淡泊名利、協助千尋、收留無臉男

崖上的波妞

2008年)

波妞(布倫希爾德Brynhildr[3]

人頭魚身,化身成小女孩

活潑,學習力強(很快就學會宗介所說的語言),

Gran Manmare(波妞的母親)

海洋之母

溫柔、有氣質。

第十四道門

2009年)

另一個媽媽

Coraline的母親長相一樣,但雙眼是鈕扣,會燒一桌好菜,對Coraline予取予求,裝扮時髦。

雙面人:對Coraline很溫柔,卻對其他角色非常兇狠;空虛寂寞,無法接受Coraline的背叛;作風強勢。

其中琪琪與母親可琪莉夫人雖然是魔女,但並非像傳統中的女巫一樣恐怖,反而溫柔又可愛,在動畫裡也顛覆動畫裡克里特城對女巫的刻板現象;神隱少女裡的湯婆婆與錢婆婆個性相反,但湯婆婆並非全然的邪惡或勢力鬼,她同意讓千尋回到自己的世界,帶著她的父母親;《崖上的波妞》更是有趣,波妞變成小女孩在人類世界裡,憑著自己純真的心結交一位好朋友,她的母親反倒像女神一般地優雅;《第十四道門》裡的「另一位媽媽」因為空虛寂寞,需要有人可以愛而利用玩偶的鈕扣當作水晶球一樣監視孤單的孩子,滿足孩子物質上或精神上的需求但卻是一種壓迫式的愛,只能短暫地吸引孩子,令人窒息的愛無法真正留住孩子的心。


魔法無所不能?

在中古世紀,並非只有男性擁有知識,如第二節所提到的產婆,還有利用藥草醫治病人的女智者,但她們並非無所不能,法力因人而異。

電影名稱

女巫名字

使用魔法

魔女宅急便(1989年)

琪琪

飛行:乘坐自己的掃帚;可和自己的黑貓吉吉說話,但魔法曾短暫消失,黑貓吉吉也差點變成普通貓咪,無法與他對話。

 

可琪莉夫人(琪琪的母親)

飛行、藥草發明,如噴嚏藥水。

嘰哩咕歷險記(1998年)

女巫

將來對抗她的男人都被施法變成木頭人。

走過之地草木皆枯。

神隱少女(2001年)

湯婆婆

變身、感應能力

錢婆婆

變身(變成紙片、將巨嬰寶寶變成小動物)、製作藥草團。魔力與湯婆婆一樣強大。

崖上的波妞(2008年)

波妞

從人魚變成小女孩,可以在水上行走跑步

Gran Manmare(波妞的母親,海洋之母)

可隨意更變身體大小。

第十四道門(2009年)

另一個媽媽(蜘蛛女)

創造與Coraline所住的粉紅公寓一樣的場景,控制所有角色的力量;她可以創造出小孩所要的場景與物件。

《第十四道門》裡的蜘蛛女利用幻影創造出Coraline原本所生活的粉紅寓所,還創造與她現實生活中一模一樣的鄰居角色,在她的世界裡無所不能。


女巫的小嘍囉們

「傳說,這些動物是撒旦派給女巫的一些等級較低的小妖精,人們相信,牠們會聽憑女巫的指示去執行每一項惡毒的害人任務,因此有人稱牠們為『巫使』(Familiar),相信牠們是邪惡的女巫使者。」[4]其中黑貓和烏鴉都成為女巫身旁最佳小嘍囉代表。

湯婆婆會變成烏鴉和人頭烏鴉一起巡視有無奇怪的怪物或人類闖進湯屋世界,而白龍雖是湯婆婆的眼線,卻是站在灰色地帶的初級巫師,等待找回自己名字離開湯屋的自由生活;黑貓吉吉算是琪琪的夥伴,而非奴隸,他也有脾氣,會跟琪琪鬥嘴,這一點與其他女巫傳說有些不同;《第十四道門》蜘蛛女的世界由她創造,因此她活著代表這個世界運轉,但當她消失,其餘的傀儡也會跟著消失。

電影名稱

女巫名稱

身邊的小嘍囉

小嘍囉特色

魔女宅急便(1989年)

琪琪

黑貓吉吉

琪琪的好朋友,陪伴他當魔女的夥伴,只有琪琪聽得懂他說的話;並非魔女琪琪的奴隸。

嘰哩咕歷險記(1998年)

女巫

木頭人

被抓走的男性們都被施法變成木頭人。

神隱少女

2001年)

湯婆婆

小湯婆婆鳥

協助湯婆婆監視其他角色。

目競(三顆頭)

目競只會附和湯婆婆的命令,無法開口說話。

白龍

亦正亦邪,受限於湯婆婆的詛咒,幫她做很多見不得人的勾當。

錢婆婆

 

崖上的波妞(2008年)

波妞

第十四道門(2009年)

另一個媽媽

另一個爸爸

「媽媽的力量就是我們的力量」。聽從「另一個媽媽」的指示,並無自己的想法。

另一個歪比

受困於「另一個媽媽」的控制,暗地裡幫助Coraline,但終究無法逃離第二世界。

另一個波本斯基

由馬戲團跳鼠控制的傀儡。

另一對姊妹

兩人像雙胞胎一樣相擁在繭裡,也是受控制,無自由意識。

 

黑貓(無名,非女巫)

遊走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在第二世界裡可以與Coraline溝通,


灰色女巫

古典童話裡的黑白女巫善惡分明,好女巫如神仙教母、仙女慈祥溫柔美麗,壞巫婆如後母或心地狹窄有魔法的孤獨老女人;現代童話裡女巫並非無所不能,也並非絕對的善或惡,在上述了四部動畫裡,波妞是最資淺最調皮的女巫,純真的代表,乾淨地像面白板,屬於我心目中的白女巫;魔女琪琪是正在魔女學習旅程的第一年,她持守著母親可琪莉夫人的準則,按照自己的心去學習如何當一位魔女,雖然看起來她也像位純真的白色女巫,但是有可能在這學習過程中失去自我,甚至失去如何當一位令人尊敬的魔女的尊嚴,這也是她需要獨自離開巢穴,獨自尋找自我的原因之一。

湯婆婆與錢婆婆的魔法都已經高人一等,兩人個性完全相反,雖然湯婆婆在這部片裡似乎是擔任「反派」角色,電影結束前她仍遵守諾言讓千尋與父母親回到原本的世界,或許導演有刻意淡化反派角色的劣根性;錢婆婆就像擔綱正義的守護員,她正直不阿、隱居山林,不濫用魔法,像電影《魔戒》的甘道夫。

《嘰哩咕歷險記》裡的女巫充滿恨意,儘管不是她對村子所施的魔法都歸到她頭上也不在意,但她並非像村民所說的那麼邪惡,反而是曾經被誤認為是邪惡的女巫,導致她身上的刺無法取出,也代表她背負的恨使她成為村民口中的壞女巫;嘰哩咕的智慧除了解除女巫的魔法,也發現女巫並非村民所說的邪惡,反而替她平反,顛覆我們原本所認知「利用魔法造成其他人痛苦的」就屬於惡女巫。《嘰哩咕歷險記》裡的女巫反而是被誤解在先,她就像既非黑也非全白的灰色女巫。

另外《第十四道門》裡的蜘蛛女就屬於反派的極端,如同糖果屋的巫婆引誘小孩進入糖果屋,設法奪走他們的生命,最後反而被Coraline的智慧與勇氣打敗。但蜘蛛女因為需要愛與被愛,無法忍受背叛所帶來的空虛寂寞,儘管是邪惡的女巫卻有些令人同情之處。


結語

觀察現代童話與古典童話之間的角色異同代表著價值觀隨著時代更迭,也提供我們反思的機會,試著去了解過去對女巫的謬誤,與現代童話對女巫角色的修正。


動畫文本:

  •  《魔女宅急便》(魔女の宅急便
  •  《嘰哩咕歷險記》(Kirikou et la sorcière)
  •  《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  《第十四道門》(Coraline)
  •  《崖上的波妞》(崖の上のポニョ)


中文專書:

  •  安.勒維琳.巴斯托(Anne Llewellyn Barstow),顏韻譯。《獵‧殺‧女巫》(Witchcraze: a new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witch hunts)。台北:女書。1999年01月。
  • 《雪登‧凱許登(Sheldon Cashdan)著。李淑珺譯。《女巫一定得死》(The Witch Must Die: How Fairy Tales Shape Our Lives),台北市:張老師,2001年7月。
  • 凱特琳與艾米著。《有關女巫——永不止息的魔法傳奇》,台北市:蓋亞文化,2006年5月。
  •  游珮芸著。《動靜收放之間——宮崎駿動畫的「文法」》。台北:玉山社。2010年04月。
  • 彭懿著。《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台北:天衛文化。1998年12月。



[1] 凱特琳與艾米。《有關女巫——永不止息的魔法傳奇》,蓋亞文化。頁59~64。

[2] 安.勒維琳.巴斯托(Ann Llewellyn Barstow)著,顏韻譯,《獵.殺.女巫》。女書文化。頁166~167。

[3]游珮芸著,《在動靜收放之間——宮崎駿動畫的「文法」》,台北:玉山社,2010年04月,頁126。

[4]凱特琳與艾米。《有關女巫——永不止息的魔法傳奇》,蓋亞文化。頁107~1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oYo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